
拜天公由來
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閩南語稱玉皇大帝為「天公」,因而將正月初九稱為「天公生」。祂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時間
一般祭拜天公的時間約在農曆正月初九凌晨子時一到(十一點至一點)便可開始,直到隔日清晨七點以前可,但俗傳因為玉帝非常尊貴,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誠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區的信眾更會慎重的在半夜先於家中敬拜天公後,再前往鄰近的天公廟上香獻敬。
地點
拜天公時,可分兩類:一是家中正廳有吊天公爐者,二是家中無天公爐者。若是家中有帛天公爐的話,可把供桌設於大公爐下向門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不尊駕降臨;若是家中無天公爐者,則可將神桌設於前門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供桌
供桌較特別,需設頂桌和下桌,一般是以長板凳或矮凳將八仙桌墊高,八仙桌腳下分別置放四疊壽金(金紙頭得朝門口,就像人敬神時的方向),此即為頂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張供桌,即為下桌。頂桌前須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並在頂桌兩旁繫上頭帶尾青的甘蔗,兩只甘蔗頭尾青部分再以紅線繫在一起,兩來可加掛長錢垂在兩側,並準備三或五只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燈座)擺在頂桌中間,中央再擺上香爐,爐之兩旁並備好燭檯。
供品
拜天公的供品,頂桌和下桌的特色也不同,頂桌是獻給最尊貴的天公,以清素的齋品為主;下桌是獻給天公的部屬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葷食為主。頂桌得備鮮花一對,點上一對蠟燭,並在淨香爐前擺上三只茶杯,斟上清茶,而頂桌的清素供品,一盤為紮上紅紙的麵線三束(亦可燙熟分裝三碗,每一碗上再各置一顆黑砂糖)、五果(如柑橘、蘋果、香瓜、甘蔗、香蕉等水果)、六齋(如金針、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紅棗,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備之意),亦有在六齋外,再加菜心、豌豆、綠豆、豆輪、麵筋、麻粩等乾料,組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以及糖塔、糖盞等。下桌的葷食供品為五牲(如全雞、全鴨、全魚、全豬、全羊,亦有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燙熟即可;此外,還有紅龜粿、甜料(如米棗、甜糕)等。
金銀紙
獻給天公的金紙主要是天公金,包括頂極金、太極金、天金、盆金、長錢等,其中高錢可撕開拉成長條狀,掛於頂桌旁的甘蔗上,或是掛於全羊、全豬的牲禮上,為兼具裝飾性效果的獻敬。
祭拜小禁忌
由於民間非常重視祭拜天公,所以這一天都有一些不可觸犯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內褲、不可以隨便傾倒便桶、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崇高的玉皇大帝。